做HR的这几年,阅人无数,最大的收获是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本领。平均看一份简历的时间为5秒,面试3分钟基本可以给求职者定性,最近在招聘过程中,“面”过很多应届生,让我不由自主地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下,为何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不是企业想要的?他们在大学里究竟都学会了什么?
我经常会关注这些孩子的专业与实践关联性,出于好奇,我也了解到他们为何踏上社会初次找工作都不选择所学的专业领域,而且还对自己的专业特别不屑,答案让我很震惊!“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也不知道学什么,是父母帮我选的”或者“我父母希望我学这个专业,觉得将来很吃香”。
太杯具了,读了四年大学,原来都是受父母所命!再继续追问他们“你认为大学生活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很多人摸着脑袋半天说不上来,要不就是“好像除了认识了一帮同学,专业上什么也没学到!”、“我本来对专业也不感兴趣,所以也没花心思去学,我知道将来找工作,我一定不会从事本专业”,稍微满意点的答案有“大学四年,我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和实习,体会到挣钱不易,也丰富了我的社会阅历!”
问过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状况,混了四年出来的数不胜数,还有一部分居然连学士学位都没有拿到,追问得到的答案是“我英语不好,学不进去,没通过,所以没有学位证书!”
如果这些孩子连一开始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就在人生最美的季节“迷糊”了四年,既没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也没随着自己的兴趣去发展,那为何还要上这个学,读这个书?不是花钱做无用功又是啥?
我没上过一天大学,也没仔细算过读一个大学要花多少钱,只是感觉到相当一部分孩子与高中生的唯一区别就是毕业证书不一样,其它的,几乎没有“出彩”的地方可言,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差甚远。
那么,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是企业想要的,至少说明还未“接轨”,还需要企业把他当成一张白纸,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还要狠狠地“练兵”,把他打造成一个“职业人”、“社会人”,于企业而言,是否有点痛苦?
当然,也有部分很优秀的孩子,初步分析统计,基本集中在几大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通信工程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设计类,其它比较冷门的专业,但凡你问他学了什么,保证十个人当中有八个支支唔唔。
这些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对自我,面试接近尾声,当我请他们提问时,很少有人能问到点子上,他们感兴趣的大多是“要加班吗?”、“年底有双薪吗?”“上班这么远,公司提供交通补助吗?”“你们这里做得好的员工一个月拿多少钱?”问题相当直白,我知道,这是新生代的特质,将来企业里的管理更多需要思考如何“摆平”这些孩子让他们自发地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很多人说“80”、“90”后是被毁掉的一代,我认为太偏激,只是在现有的格局下,高等教育如何顺应企业需求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否则企业将永远成为“买单”的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