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生日,我拿了蛋糕券去丹香店取生日蛋糕。
其实我真的不想去,因为去年拿着券去,却被告知需要另外加10元以上才可以,否则价值20元的券只能换取一些普通的面包。而我记得06、07年的时候,明明可以领取一个生日蛋糕的,虽然尺寸不是很大,但足够我们过一个开心的生日了。今年,据说两张券可以换取一个生日蛋糕,而因为我距离蛋糕店近,所以天的几位同事将券给了我们。
“现在我们最便宜的生日蛋糕是88元!”服务员指着橱窗里一个最小尺寸的蛋糕样品说。她将两张券重新还给我,那意思是你自己看着办吧,要不就得补钱要不就去挑一些普通面包吧。
我有些忿然。其实我手里有6张券,总价120元,完全可以多拿几张给她,但我决定省着点花。因为我不想当冤大头!
我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像冰激凌一样可爱的小蛋糕,我想毛毛一定会很喜欢,妹妹也一定会很开心,但当服务员准备打包的时候我却放弃了,因为掌心大小的蛋糕竟然一个卖到12元!
我只要了两个盘子大小的蛋糕,上面用奶油做了两个可爱的小白兔。虽然服务员笑容可掬的脸瞬间变得僵硬,虽然没有生日蜡烛,也不给提供漂亮的外包装盒了,便利袋还是我自己掏钱买的,但内心却觉得十分舒坦。
回家路上,我在内心里对丹香店里那些可爱的蛋糕们说,对不起了,虽然我很想拥有你们,但我实在不想当那个冤大头。真的对不起,不是我不爱你,只是你的身价涨得太快,而我这样的普通家庭主妇是需要细水长流过日子的啊。
蛋糕拿回家,小毛毛很开心,迫不及待的打开盒子吃了起来,但也就吃了那么几口他就跑开玩去了。其实生日也就是个仪式,何必非要买贵的买大的而不买合适的呢?一家人都说,小的就不错,又不是送人,剩下的几张蛋糕券可以分次给小毛毛带回一点小惊喜就很好了。
我暗自为自己的理智决定感到欣慰。
忘记了从什么时候起,我很害怕逛商场了。因为我这两年的收入一直维持在10年前的水平,而商场里那些日益多样的“品牌”身价却扶摇直上。有一次我在佳世客看中一件大衣,标价两千多元,而面料不过是普通的羊绒而已。服务员和同事都怂恿我买下来,还说可以送一件价值七八百的羊毛衫,我对着镜子看了一会,效果确实不错。但我的脑袋还没发烧,我不可能像我一些朋友那样,刷着信用卡很爽的去消费,然后再为收到的催款短信息而心慌。而且我还有另一层担忧:这么贵的大衣,又如何舍得穿上它来回挤公交呢?太贵的衣服,总让人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而我穿衣服是为了舒服和保暖,不是为了提心吊胆去伺候它。
这些年来,我没有一件衣服超过工资的五分之一,尽管有几年我的收入尚可,也没有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因为我明白自己是草根阶层,尽管某些场合需要穿得光鲜一些,但却从来没有因为穿的不是名牌就低人几等。
品牌,本来代表的是一种信任,一种质量,一种极致的追求,不知都什么时候演变成一种“奢侈品”。当一种商品被冠以奢侈品的名号,他的身价也自然就开始翻倍增长。而为了挤进这个“圈子”,很多商家不惜重金进行多方位包装,最终演变成了富人的烧钱运动。
曾经携女友逛街回来,狠狠的说:让他们卖那么贵吧,看看能卖出去几件?但最后却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了。有一次我在商场看上一顶紫色的帽子,标价500多,心里想,等着打折再来买吧,结果一个月后再去,那顶帽子早已不在货架上了。
可见品牌是并不愁卖的,尤其是现在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品牌这种奢侈身份正好迎合了某些人的炫富心理。品牌以自己能够“傍上”富人而引以为荣,而富人的出手阔绰也显示了实力和派头。正是这种畸形的消费心态,让商家提价的速度和胆子达到了极致。
虽有人靠衣装马靠鞍之说,但我决定远离品牌,原因很简单,不是我不喜欢,只是我不想也不会当冤大头!